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朱新广研究组招聘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新广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合作用系统生物学研究。研究组致力于作物高光效改良,建立了代谢、细胞、器官、个体、群体等层次上的系统模型,建立数字植物模型体系,并系统探明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的新靶标,并用于水稻改良;系统研究控制C4光合作用光能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阐明C4光合作用进化分子历程及发育途径;为配合育种工作,独立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光合表型平台,致力于发展基于模型、表型及基因型的新型作物设计育种流程;发展基于光伏发电-植物工厂联用的蔚蓝农业生产系统,并基于此开发浮萍高效蛋白源生产系统。

一、研究组长简介

朱新广,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生物学开放实验室主任;曾获“浦江人才计划”奖(2010)、圣诺菲科学家奖(2011)、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奖(2013)、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21)等。由于发现提高光合效率的新途径,2013年被国际光合作用协会授予“Melvin Calvin - Andrew Benson Award” (该奖项每三年一次,每次国际奖励一人)。曾任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 编委;现任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Plant Communications编委,创立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 -- Photosynthesis and Photobiology (Chief Editor),同国际同行共同创立in silico Plants 杂志,是F1000Prime的faculty,编著《光合作用研究技术》。发表文章190多篇,被引用23400次以上,H index 64,进入Elsevier 2020-2023年中国最高引学者名单。

长期开展光合作用系统生物学研究,构建了涵盖从原子、分子、代谢、细胞、叶片、个体、群体直到生态系统的多层次植物系统模型,系统研究植物光合、生长与环境互作过程,为作物设计育种提供设计工具;建立了整合作物光合作用表型组平台,实现对叶片及群体光合及相关参数的全景式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叶片及群体光合遗传研究,发现一系列高光效改良靶点;初步建立植物工厂内环境(光、温度、水、气)的预测模型,并耦联植物生长系统模型,结合植物表型检测平台,为建立设施农业大模型奠定了基础;研发光合作用高光效元件库,发展高光效设计育种新策略;系统研究C4光合进化分子历程,并以此为指导,复现C4进化历程,发现利用中间体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新途径。建立植物工厂-光伏农业联合体系,在沙漠、戈壁滩等地区推广使用,并以此开展浮萍生产,为我国提供新蛋白源;建立植物碳汇系统评估体系,创建高碳汇作物,创建植物碳汇系统。

二、招聘岗位及需求

1、招聘岗位:博士后(2-3名)

a. 作物高光效基因挖掘及高光效改造;

b. 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字植物模型创建与育种应用;

c.  C4光合进化、发育及原型创建研究。

2、应聘基本条件:

a. 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b. 已取得植物学、遗传学、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或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学位;

c.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

d. 富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薪酬待遇

入选者按照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相关规定及个人情况面议,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全力支持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等各类项目,提供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协助申请租房补贴、博士后进出站落户、子女入园入学等。

四、应聘方式

如果您对该研究方向感兴趣,请将个人简历、研究论文、推荐信等材料以PDF形式发送至zhuxg@cemps.ac.cn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招聘启事在岗位招满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