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高效碳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2024年度实验室年会
2025年6月9日,植物高效碳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2024年度实验室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分子植物中心)圆满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学术委员会成员韩斌院士、薛勇彪研究员、傅向东研究员、颜晓元研究员、张立新教授、王佳伟研究员、王二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生命科学处孙玉娜处长以及实验室成员共3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由许智宏主持。首先,孙玉娜致辞,她指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主要力量,高度重视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进展,希望实验室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学科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建立科学研究新范式。韩斌院士代表分子植物中心向各位领导和与会专家表示诚挚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重点实验室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面向植物碳汇领域建设的重要科技支撑平台,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出谋划策,助力实验室在植物碳汇领域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
会上,实验室主任王佳伟详细汇报了实验室建设进展情况。他指出,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国家需求布局研究方向,按需配置人才与项目资源,通过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持续加强与国内外单位合作。过去一年中,实验室通过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支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建制化科研团队,产出了多项原创性重大成果,并在植物碳汇评估平台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实验室以自主部署项目为抓手组建三大攻关团队“植物高光效遗传基础”“氮高效利用与碳固定”“高碳汇根型分子设计”,范敏锐、谢芳、徐麟研究员分别作为攻关团队代表展示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此外,实验室青年岗位科学家武霄仙副研究员和宋青峰副研究员也分别汇报了他们在植物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制解析和植物碳汇评估平台方面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报告详细阐释了团队的关键技术路线和研究进展,充分展现了实验室青年科研人员在创新思维与攻坚能力方面的突出能力。
学术委员会专家对实验室在平台建设、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围绕多个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多位委员表示,实验室在短短两年建设期内,不仅“从无到有”搭建了植物碳汇评估平台,更在光合作用、植物共生固氮、碳汇评估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多项重要突破,充分展现了建制化科研的创新优势。同时,他们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和突破方向提出了建议,强调在巩固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明确研究重点、集中核心力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人才梯队,加强团队协作、突出实验室特色,以促进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
许智宏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实验室要前瞻性地布局未来的发展路径,建议定期评估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可行性,确保科研布局既能够解决当前国家重大需求,又能够引领未来学科发展方向。他鼓励实验室在保持现有优势方向持续创新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交流,组织精锐力量对领域内“卡脖子”难题进行集中攻关。
本次会议为植物高效碳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进一步明确了植物碳汇目标的技术路径。未来,实验室将持续推动创新成果产出,为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加显著的科技力量。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