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籼型稻米食用品质”科研项目结出果实

    在863计划资助课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籼型稻米食用品质”研究中,我所和扬州大学共有专利“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低的水稻植株的筛选方法”被成功用于水稻育种。日前,集高产、优质、抗病为一体的强优势组合水稻新品种“新协57” 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我所是我国最早开展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早在1990年就报道了水稻蜡质基因(Wx)的序列和结构图谱的研究结果,随后阐明了Wx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对调节水稻种子中直链淀粉的含量起重要作用。“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低的水稻植株的筛选方法” 专利方法可用于籼型稻米食用品质的育种,选育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籼型水稻植株。2000年开始,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植物生理生态所合作,利用该方法对水稻恢复系中控制食味品质的主要基因Wx进行分子标记定向改良,优化直链淀粉的含量、增强适口性,培育出2个综合性状好、米质优、配合力强的杂交水稻恢复系。在此基础上,安徽农科院水稻所将此恢复系与他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得到的抗病不育系应用于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经过集成创新,培育出了集高产、优质、抗病为一体的强优势组合“新协57”。这个新组合,较目前大面积栽培的“汕优63”具明显优势,高抗白叶枯病、稻瘟病,米质优良,且产量也有所增加,平均增产幅度达7.2%。(王宗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