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一、总则
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组建,经2023年第4次院长办公会议审议启动建设(科发函字〔2023〕371号),并于2024年12月31日获国家正式批复,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重点实验室面向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重大需求的科技最前端,聚焦“基因与环境交互如何影响植物性状”和“如何设计理想植物”的关键科学问题,目标在挖掘植物环境感受器、植物性状定向塑造的理论和工具等领域,产生0到1的原始创新,制定特定环境条件下植物性状重塑的新方案,最终实现大幅缩短植物性状重塑的周期并大幅降低成本。创新植物学研究和精准定制新范式,建成国际领先的植物科学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为植物科技前沿探索、实现农业强国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实验室特设置开放课题,欢迎国内外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来实验室进行客座或合作研究。
二、开放课题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1. 水稻和玉米高产优质基因挖掘与性状解析
系统挖掘鉴定出水稻、玉米高(稳)产、玉米高蛋白品质等复杂性状形成的基因/QTL、解析它们的遗传基础及其与相关互作因子互作调控网络;揭示水稻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基础
2. 植物免疫性状建成与作物抗病育种
围绕重要植物病原系统(包括拟南芥、水稻、玉米等)以及新发重要病害,开展植物免疫系统以及植物病害形成机制的系统研究。
3. 耐盐碱底盘植物性状形成解析及改良
围绕甜土作物水稻、耐盐半驯化作物藜麦以及嗜盐植物盐角草,针对我国轻、中、重度盐碱地,分离鉴定耐盐基因,阐明它们的耐盐/嗜盐机制,培育适应我国不同环境和盐碱度土壤的作物新品种。
4. 基于植物-昆虫协同适应机制的抗虫模块挖掘
解析植物对不同虫害的防御机制和不同害虫对水稻防御的适应性策略,挖掘植物自身抗虫基因和植食性昆虫适应寄主植物的关键基因。
5. 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与重塑
聚焦植物次生代谢机制及其重塑,基于对植物复杂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
三、申请须知
1. 申请人应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且具备独立科研能力的非本实验室成员,在所申请的领域内具有相当的理论和技术积累;
2. 开放课题以本实验室研究组为依托,申请人需与本实验室研究组有合作基础,并预先确定本实验室的合作者;
3. 申请课题应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研究内容须符合本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研究方向;
4. 开放课题资助额度为5万元,执行期一般为1-2年,课题经费以额度拨入实验室专用账号,并按照实验室开放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5. 开放课题的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特殊情况由合作双方协商决定。发表论文时需要标注 “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开放课题编号)”,英文标注“Supported by the Open Research Fund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Trait Design (Grant No. XXX)"。
四、申报与审批程序
1. 请申请者填写《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将申请书(用A4纸打印,一式2份,封面加盖公章)寄至本实验室,并将相应电子版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标题命名为“开放课题申请-姓名-工作单位”,邮件主题同上;
2. 实验室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通过初审的项目将组织专家评议,根据评议情况择优资助,课题负责人作为访问学者与合作研究组开展合作;
3. 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30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电子邮件:keylab@cemps.ac.cn
电话:021-54924169
传真:021-54924015
通信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300号
邮编:200032